找到相关内容515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加坡福海禅寺三坛大戒会上堂法语

    无畏,并可导化同登正觉之路,宁不庆喜?兹有诸山檀信来寺设斋护持者,愿此功德,上报,广增福慧;下济三涂,同生乐国。是则,山僧今日上堂说法一句,作么生道呢?  喜见发心菩萨众 今受如来清净戒  ...

    净 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069435.html
  • 拥有私人“和尚”

    的弘法机会。要想做到这样,就要从讲学修德开始,努力锻炼自己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上报,下济三涂。 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心得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20170473340.html
  • 问:佛教徒应该有国家观念吗?

    佛教是崇恩主义的宗教,父母、众生、国家、三宝,称为,孝养父母、广度众生、爱护国家、恭敬三宝,不是为了求取什么,完全是为了报恩的动机。所以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,不容怀疑他的国家意识。 佛陀释迦世尊,成道之后,经常在外游化,很少回到自己的故国迦毗罗卫,但当他晚年时代,舍卫国的青年国君琉璃大王,为了报复迦毗罗卫国在他少年时代给他的侮辱,便发动大军,誓言消灭迦毗罗卫的释迦种族。这被佛陀知道了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5977532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简介

    之后。又根据本经的御制序文所载,其原典系唐高宗时,师子国所献。若此记载可信,则其制作年代应是在西元五、六百年左右。本经自古以来,即以经中有关于之思想而驰名。在此之前,虽也有若干报恩说,但都只是片断的。像本经这么有系统叙述的,尚不多见。但本经并不只是述说实际道德的而已,经中也含有甚深的教理,以及修道生活上的主张。又,经中不仅教示在无人之静处,持戒及修十度,并劝勉应依禅定观心;此亦正是本经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147167.html
  • 大和尚奉为平安城太上天皇灌顶文

    。拔众生苦与众生乐。拔苦之术非正行不得。与乐之道非正法不能。所谓正行正法随机多门。机根万差法药随殊。摄末归本其要有六。故经云。如来所有法宝其数无量。大分为五。一苏多览藏。二毗那藏。三阿毗达磨藏。...大士能发此心。观法界无余一切众生犹如己身。所以然者。善人之用心先他后己。又达观三世皆是我恩皆坠三恶趣受无量苦。吾是彼之子也。亦彼之资也。非我谁能拔济。是故发此大慈大悲心。大慈能与乐大悲能拔苦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0853698.html
  • 慈善与佛教

    的爱护与布施收养,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等。是佛教的报恩思想,即我的生存,所有与我有关的有情无情均予我有,析之为,即三宝(宗教性)、父母(家庭性)、国土(自然性)、众生(社会性)。总之佛教认为慈善事业是报效、成就佛道的法门,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基础,是传播佛教的保障。  所以说,慈善是僧人修持和弘法的方便法门。  以教育培养人才、以文化弘扬佛法、以慈善福利社会、以共修净化人心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4956481.html
  • 佛教——一肩担却古今愁

    等;悲田则是对病者、贫穷、孤老,以及动物的爱护与布施收养,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等。  是佛教的报恩思想,即我的生存,所有与我有关的有情无情均予我有,析之为,即三宝(宗教性)、父母(家庭性)、国土(自然性)、众生(社会性)。总之佛教认为慈善事业是报效、成就佛道的法门,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基础,是传播佛教的保障。  佛法源于人间而利益于人间。它不但通过财布施和身布施帮助众生脱离...

    王立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5358686.html
  • 佛教教义中的爱国思想

    恩德,需要我们去报答。这种就是:“一、父母。二、众生。三、国王、三宝。如是,一切众生平等荷负。”(注:《大正藏》卷3,第297页上。)这种恩德是一种客观存在,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,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平等蒙受这种恩德,都在受赐于。既然我们都荷负,就应该知恩报恩,报效父母、师长、国家、社会乃至全人类是我们不容推诿的责任。其中报国王,用现代的话说,就是报国家。因为在古代“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2169969.html
  • 禅门《陈情表》一篇——题洞山《辞北堂书》后

    若把世赂供资,终难报答;作血食侍养,安得久长!故《孝经》云:“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不孝也。”相牵沉落,永入轮回,欲报无极深恩,莫若出家功德。载生死之爱河,越烦恼之苦海;报千生之父母,答万劫之慈亲,三...信,不止是可以纠正教外对佛门辞亲的偏见,而且可以使教内二众端正报“”的态度,从而达到圃融世出世法的境地。 洞山禅师之《辞北堂书》,篇首即列天地父母之,然于父母养育之,以“世赂供资,...

    企愚:

    |孝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0933225600.html
  • 禅门《陈情表》一篇--题洞山《辞北堂书》后

    犹不孝也。”相牵沉落,永入轮回,欲报无极深恩,莫若出家功德。载生死之爱河,越烦恼之苦海;报千生之父母,答万劫之慈亲,三有,无不报矣。故经云:一子出家,九族生天。良价舍今世之身命,誓不还家;将永劫之...禅师并不是一出家便舍家,而是于出家之后具书辞呈。这与世俗所谓的“出家便是无家”,甚至而六亲不认判然不同。今读洞山禅师此信,不止是可以纠正教外对佛门辞亲的偏见,而且可以使教内二众端正报“”的态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1740416.html